3.职业教育
先生强调“生利主义”职业教育,主张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同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文化知识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要一起开展,开设农民真正需要的课程。在文化知识上,开设国语、公民、算术、艺术等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上,有校务管理教学做课程以及征服自然环境教学做等课程。先生说:“当前的农村小学最好能与当地初中联合起来,建立起务农实习的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第二课堂,学生劳动实践的固定场所和传播农业科技的园地。”先生主张发挥学校辐射文明的作用,“以乡村学校为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乡村教员为改造乡村生活之灵魂”。学校是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场所,但这并不是它的所有功能。“中国现在的乡村学校,老实说起来,确实不能适应乡村的需要,他们给儿童唯一的东西是书本知识,他们从不知道注意到农人的真正的需要”。旧中国因为劳动技术的落后,劳动效率不高,农民一天到晚辛勤劳作,但是往往得不到好的收成。如果教育脱离了生产劳动,不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那教育又用来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