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资讯
独家国片志07 | 读懂这五位军人,就读完了一部《国产银幕英雄史》

\n

国片志07 | 读懂这五位军人,就读完了一部《国产银幕英雄史》

\n \n
\n\n\n\n\n

    

    1905电影网专稿  《战狼2》票房爆发,反映了观众对“英雄”的渴求。


    “英雄人物”是电影的宠儿,你无法想象哪一个国家、哪一段时期的影片中没有“英雄”的存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英雄主题”的影片一直“霸占”银幕。国人对于电影中的“好男儿与奇女子”耳熟能详,某些经典形象也早已成为时代印记般的存在。


    某种个体不断壮大,形成规模,就有了研讨的基础。


    国产片中的“英雄”群体,也随着体量的增加和时间推移,形成了自己的历史。



    历史如江河,大浪淘沙。经过时代涤荡,仍能屹立于影坛的“人物”,才是“真英雄”。


    他们就像长河中的航标,指引我们认清潮流风向。


    这五位戎装男儿就是那“航标”,看懂他们,一部《国产银幕英雄史》就已尽收眼底。



《甲午风云》·邓世昌


“撞沉吉野!”


早期英雄形象之代表



    《甲午风云》中的邓世昌是新中国早期电影中的经典人物。“十七年电影”中所有英雄人物的特点,都汇集在他的身上。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这期间出品的电影,被称为“十七年电影”。


    这一阶段的国产片受客观条件限制,取材并不广泛。有限的题材中,所反映出的创作思路,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



    毕竟刚刚从战火中走来,此时的中国电影以战争片居多,而战场上又从来不乏热血悲歌的事迹,“英雄人物”自然不胜枚举。


    《英雄儿女》中高喊“向我开炮”的王成。


    《平原游击队》队中有勇有谋的李向阳。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还有英勇却又调皮的“张嘎”。


    这种刻在几代人脑海里的形象数不胜数,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塑造英雄的潮流和模式。



    《甲午风云》就是这一模式中的精品。


    此时的“英雄人物”大多身处民族危亡之时,抵抗外侮、保家卫国是他们的责任。


    “邓世昌”时任“致远舰“管带,面对日本侵略者,海上抗敌责无旁贷。


    片中的“英雄”皆不畏牺牲,为国家可粉身碎骨,不惜杀身成仁。


    “邓世昌”欲与日军主力舰同归于尽的胆魄,可谓气吞山河。


    人物塑造、台词风格等方面均偏向“舞台化”,集中为树立“英雄”的正面形象而服务。


    片尾,“邓世昌”欲撞沉“吉野舰”之时,众人在甲板列队,邓世昌口衔发辫亲自掌舵。这场戏,演员动作姿态和节奏都与话剧无异。


《甲午风云》结尾,全舰官兵慷慨赴死


    其实,这些特点之中,最为鲜明和关键的,还是片中英雄舍身取义的精神。


    对“身死”的无畏,就是“十七年电影”中“英雄形象”的标志性特征。


    《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的死兼具家国大义与志士气节,其引舰“玉碎”的场景无比悲壮,可谓早期国产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瞬间”。



《三毛从军记》·三毛


“你是小把戏?我是小把戏?我们都是小把戏。”


“英雄面孔”之变奏



    看过《三毛从军记》的朋友,一定记得过程中的欢乐,也绝对忘不掉那结尾的忧伤。


    “三毛”也能算英雄吗?


    当然!从军的“三毛”就是英雄!只是,这位英雄与“十七年电影”中的英雄截然不同。



    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民族节义,也时常贪生怕死,虽已入伍却仍旧糊里糊涂。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孩子,与你我少年时无甚分别。


    可他是抗日救亡队伍的一分子。影片结尾,当“三毛”站在阵亡将士的墓碑前时,他就是那万千普通官兵的代表。


    这些平凡的士兵,一样是堂堂正正的真英雄。



    改革开放以来,电影界有了新风向。国产片中的“英雄们”也不再像是某种模式的批量产物。他们的“模样”开始立体起来。


    《归心似箭》这类表现英雄爱情生活的影片终于出现。


    《一个和八个》大胆地采用“罪犯变英雄”的主题。


    《红河谷》则转为外国人视角,用“外人的眼睛”表现我们自己的英雄。


    在题材、视角以及手法上的突破,是改革开放后“英雄形象”的一种变奏。


    这种变奏来自于对“十七年电影”的革新,也是创作者不断探索的必然结果。



    诞生于90年代初的《三毛从军记》就是这一阶段集大成的作品。


    人们一直在讲“喜剧之忧伤”,认为搞笑的背后总有悲剧内核。《三毛从军记》可能是国产电影中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影片。


    导演张建亚在片中使出的手法如蝴蝶穿花。


    默片戏仿、妙用旁白、漫画插入,令人眼花缭乱。其样式之繁复,在当时的国产片中可以说是前所未见。


    我们因“三毛”的经历而捧腹,看着他荒唐入伍,笑他阴差阳错立功受奖。观影过程欢乐不停,热闹非凡,可是却在影片最后被捅到了心窝。



    前面的讽刺与滑稽有多强烈,结尾的氛围就有多伤感。


    让“三毛”去从军,本已是巨大的反差,而影片对“三毛”从军历程的编排则更是紧扣时代脉搏。


    用儿童去表现成人世界,把一个孩子放入战场,还要再用喜剧的方式去衬托战争的残酷。


    影片已将反差关系推向极致,也因此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戏剧性。


    结尾唏嘘的一幕,正是创作者匠心独运的成果。



    用一部看似“偏小”的电影,却做出真正的时代感与大格局。


    《三毛从军记》不愧于杰作之名。


    当然,“三毛”也绝不会想到,来到90年代,自己居然能成为“英雄形象”的代言人。


    张建亚的妙手,改写了“三毛”的命运。


    他的作品也将“三毛”塑造成了华语影坛“最独特的英雄”。


    当年,影坛这首“英雄形象变奏曲”的华彩段落,属于我们的“士兵三毛”。



《集结号》·谷子地

 

“生下来父母都给起了名字,在这里怎么都成了没名的孩子了呢?”

 

更深入地“英雄形象”实验



    《集结号》中,主人公“谷子地”身上有着厚重的悲剧性。


    他认为是自己害死了那47位弟兄,负罪感令他疯狂地追寻真相。


    说“谷子地”不是英雄,可他坚守阵地,为死去的弟兄拼死争回清白。说“谷子地”是英雄,他却也并非视死如归,瞬间的决断也曾葬送多人性命。


    主人公矛盾的状态,彰显出《集结号》的复杂性。


    影片已不再满足于仅仅树立一位饱满的角色,或体现怎样的时代印记。导演的野心,在于人性的挖掘,以及极端情境下,人的抉择所带来的悲剧意味。



    能进行如此深入的探究,前提是电影产业的进步。


    从《三毛从军记》到《集结号》,时隔15年。这15年来,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升级。当年囿于客观条件无法实现的想法,彼时已不再遥不可及。


    在艰苦环境中尚能钻研不辍,面对“富足”的日子时,创作者们则更是摩拳擦掌。《集结号》就在这样的背景中问世。


    片中战争戏的逼真程度,在中国电影史上位列前茅。“真实战争”的残酷观感,让影片的“非战争场面”也更加可信,所挖掘的人性内涵也就更具力度。


    这就是产业进步所带来的“红利”。



    创作者如虎添翼,角色们的“地狱”就会降临。


    冯小刚将“谷子地”放入了一个巨大的困局。“谷子地”是这一困局的核心,他自己身负“原罪”,又必须以命相搏,去争取一个不确定的结果。这种“宿命感”以及人物的无力与挣扎,几乎已经有了古希腊悲剧的感觉。


    如此矛盾而又痛苦的“英雄”,在中国电影史上并不多见。



    “谷子地”所面临的考验,已不是当年“邓世昌们”那舍身与否的单一拷问。


    若能畅快一死,反而是“谷子地”期盼之事,他之所以如此挣扎,就是因为处在了一个“不得求死”,而只能于负罪中求生的局面。


    冯小刚打造出一方“炼狱”,将“英雄”放置其中,让他在困境中背负罪责、“奋勇冲杀”,而过程中渗透出的人性,就是影片的成果所在。


    “国产银幕英雄”来到21世纪,身死与否不再重要,平民英雄也挖掘到位,对他们的形象探索已发展到“拷问灵魂”的新阶段。



《战狼》系列·冷锋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舶来文化与民族主义的结合



    时间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战狼》系列的成功,又让我们的“英雄”有了新的面容。


    中国在这一阶段成为仅次于北美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商业大潮,洪流滚滚,银幕上的“英雄们”也自然要随势而变。《战狼》系列就是因势利导的产物。


    面对勃发的商业潮流,几乎所有作者都在高喊学习与借鉴的口号,然而真正能将先进的舶来品与本国有效结合的却寥寥无几。


    吴京算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合点。



    他引入好莱坞孤胆英雄式动作片的外壳,与保家卫国的民族主义题材相结合,切中了众多群体的观影要害,获得了票房上的肯定。


    很多影迷看到“冷锋”会想起“兰博”,就是这个原因。


    对《第一滴血》等影片模式的借鉴,使得国产片出现了一种新的“英雄样式”——中式“超级英雄”。


    一直以来,国产片缺少此类形象。虽然武侠片中多有大侠“神功盖世”,但现实题材里,始终不见“骨骼清奇”、异于常人的猛士出现。



    “冷锋”虽然没有“超现实”的体质,但他的战斗能力着实超乎寻常。影片对他的刻画也是按照“超级英雄”的路子在走。


    因此,看到“冷锋”时,你也许会有既熟悉又新奇的感觉。


    在他身上,你会看到“兰博”的影子。身怀绝技,背负复杂前史,在绝境中以一敌众,大杀四方。


    与此同时,你也会发现新意所在。中国军人凭借神奇的技艺和能力保家卫国,在现代战场上击退外敌。


    “冷锋”就像一位“变种人”,技艺与体魄来自“好莱坞”,头脑和想法则诞生于华夏大地。



    这就是如今商业大潮之下,银幕英雄的改变。


    市场的力量决定着这种变化,他们已成为舶来品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体。


    从观影群体的需求以及商业片规律来看,短时间内,这样的“英雄”将会在中国银幕上频繁出现。



《龙之战》·冯子材


“不把这块牌子插到镇南关,这口棺材,就是我回家的坐骑!”


在复古中寻求新意



    《龙之战》改编自史实,冯子材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抵抗外侮为己任。


    乍一看,也许会有一种梦回“十七年电影”的感觉。从题材到“赴死”的态度,都有颇多相似之处。


    冯子材难道是当年“邓世昌们”的翻版?


    然而真正看过影片,你就会发现,《龙之战》的英雄相比早期,有着本质的不同。



    潮流之表象时常会有轮回的趋势。多年前的“款式”,几十年后再度风靡的情况并不鲜见。


    不过,这种回潮终究只是“外延”上的“重复”,背后的内涵其实早已升级换代。


    《龙之战》中,对“冯子材”刻画极为立体,细腻程度远超“十七年电影”。


    当自己的儿子触犯军法时,冯子材该怎样抉择?


    影片作者给“英雄”制造了一个终极难题。


    亲生骨肉还是家国大义?让“英雄”在这最极端的矛盾中做出选择。选择的过程中,“英雄”的形象也就跃然入目。


    这样的方式既可保证戏剧性,又能完美地塑造人物,可以说是高级的创作手法。



    与此同时,影片在表现奋战抗敌时,还巧妙地插入了关注个体、控诉战争残酷的内容。


    “冯子材”爱兵如子,对每一位士兵的捐躯皆痛彻心扉。他痛恨战争,可又必须义无返顾地上阵杀敌,以求保卫更多人的生命。


    将这种内心的对立面展示出来,人物形象自然就会鲜活而饱满。


    由此可见,《龙之战》虽然表面与“十七年电影”略有相似,但实质上早已是更新换代的加强版本。



    影片在“冯子材”的塑造上,吸收了几十年来国产片的创作经验。他的身上有多个时期“国产银幕英雄”的投射。


    在前人的成果之上发挥自身特点,打造更丰富、更立体的“英雄”,是《龙之战》创作者的目的。



    如果说《战狼》系列属于“中外结合”的英雄之路,那么《龙之战》就是自主创业的本土流派。


    现在看来,这两条路线将会是近阶段“银幕英雄”的主要发展方向。


    《龙之战》的创作源头来自于本土,方式与方法也是结合前人经验而成,这样的形式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前景上也更为广阔。


    相信,“《龙之战》们”也必然会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





    战争是一块“实验场”,能够将人性放大,同时,它也是英雄慷慨奋起之地。


    因此,我们选择了五位军人,作为“国产银幕英雄”的标志。


    新中国以来,国产电影中的“英雄”经历了“十七年电影”时期的模式化,又走过了十几年“变奏式”的探索,形象渐渐丰满。随着21世纪以来的产业升级,这种探索与实验更加深入。


    直到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火箭式腾飞,我们的“英雄”开始出现“中外结合”与“本土原创”两条路线。这两种思路,将会是近期“银幕英雄”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中国电影,将会有更好的产业水准,创作者的客观条件会不断提升。


    新技术与新环境将让更多“奇思妙想”成为可能,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只要不懈追求,定会有新的成果问世。


    我们华夏大地的“银幕英雄”也必将衍生出崭新的面容。


为每一位孜孜以求的电影“英雄”鼓掌

\n\n\n
\n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n
\n
\n\n\n分享到:\n
\n\n\n\n
\n
\n
\n

相关视频
友情链接
GOGOGO视频 电影天堂 两人世界免费高清
两人世界免费高清 两人世界免费高清 电影天堂
两人世界免费高清 善良妈妈的朋友 母亲3中字免费完 更多
网址导航
网站地图

繁昌影院:繁昌影院年轻的女医生提供:今天的她们电视剧免费观看,无尺码精品产品,星空影视/公司的员工味道/gogogo完整版,最好看高清视频:美国的忌讳1-4/电视剧电视剧大全/私人家庭影院,整合全网:飘雪影视在线天堂辣妹子影院电视剧动漫综艺搞笑在线天堂最好看高清,年轻的女医生-繁昌影院

RSS订阅  百度蜘蛛  谷歌地图  神马爬虫  搜狗蜘蛛  奇虎地图  必应爬虫